走进羲皇故里 领略独特魅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天水,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的天水,陇山含翠、渭水流韵。
8月16日至17日,“灿烂文化 美丽甘肃”——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甘肃行活动走进羲皇故里天水,领略独具特色的历史风韵,细品悠久绵长的华夏文明。
“每年的6月22日,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都会在伏羲庙广场上举行。自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伏羲活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甘肃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20余家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记者及行业专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缓步走进伏羲庙,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伏羲文化,感悟伟大祖先的创造精神,又感动又震撼。”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城市品牌发展中心记者邬晓芳表示,这次一定要好好领略一番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漫步在伏羲庙内,苍松挺拔、翠柏含情,伏羲塑像庄严、神圣,不时有游人上前鞠躬拜谒。
今年是在天水市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第34年。多年来,甘肃省及天水市高度重视,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以发展创新为生命力,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天水坐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文化等‘五大文化’,不仅有明代建筑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遗址卦台山,还有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介绍道。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宗教遗迹类遗产点之一,2014年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包含着跨越千年的宗教、艺术、建筑方面的实物资料。在山体的东西崖壁上,分布着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余平方米壁画。
“今天来到麦积山,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树都向我们展示着天水这座千年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总监竺大文说。
“麦积山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让人非常震撼,这也许就是天水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西藏日报社总编室主任李成业感叹道,天水真是个好地方,让人来了还想再来。
【嘉宾感言】
吉莉
多种文化交相辉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麦积山下,游人如织。望着气势恢宏的塑像,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吉莉感叹道:“站在山脚下就已经被麦积山的景色和塑像所震撼,近距离观看,更能感受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甘肃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有四大石窟,其中两大石窟都在甘肃,今天到麦积山石窟参观调研,我感到十分荣幸。”
精美的壁画和神态各异的塑像给吉莉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在甘肃交相辉映,可谓绚烂多彩,我相信随着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甘肃会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
林娟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那些泥塑雕像美轮美奂,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参观麦积山石窟后,福建日报社海峡新闻部副主任林娟感叹道。在了解麦积山石窟的保护与研究情况后,她表示,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甘肃,再到天水,对文物的保护花了很大心力,保护得特别到位。
得知今年前7月天水市接待了170多万人次后,林娟说:“天水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天水古城古街、伏羲庙文化广场等景观,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还把当地的特色美食和农产品推介出去,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天水的经验值得借鉴。”
师念
天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陕西有黄帝陵,甘肃有伏羲庙,黄帝和伏羲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海外侨胞共同的精神认同。在参观完天水伏羲庙后,陕西日报社记者师念说:“今天听了河图洛书等相关知识后,更加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行走在天水古城,讲解员向调研组一行讲述着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师念说:“从小就背诵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今天才知道原来李广将军就是天水人,天水真的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城市。”
邬晓芳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湖北随州会举行世界华人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来自湖北的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城市品牌发展中心记者邬晓芳参观完伏羲庙后说:“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公祭伏羲、拜谒炎帝都是我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我们心底的、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继续将它发扬光大。”